朝龙政办发〔2023〕10号
朝阳市龙城区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以下简称纲要)和全国、全省、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龙城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龙城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辽宁省气象局、朝阳市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服务龙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为抓手,为新时代龙城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

2025年,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2035年,全面建成精细普惠的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智慧精准的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开放协同的现代化创新体系、科学完善的现代化气象治理体系。气象与龙城区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自动化的气象监测更加精密,气象预报更加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全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

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气象服务保障龙城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水平。利用气象趋利避害优势,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助力全区乡村振兴建设,为龙城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 

(一)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1.支持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气象服务针对性,选取龙城区特色农产品进行气候品质论证,针对龙城区工业区特色,加强气象为工业企业服务。拓展地面焰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应用,拓展便携式自动站覆盖密度,提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和气象监测能力。

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

(二)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2.建设智能精密的观测站网。按照全省相关规划统一布局,共同建设省级新型自动气象站,为提高龙城地区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

      3.构建智能精准的预报系统。加强数值预报产品本地化应用。建设数字气象台,提高气象预报智能化水平,发布朝阳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预测产品。逐步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气候异常。加强月度、季度、年度气候预测能力建设,提高气候预测产品的精细化程度。针对朝阳气候特征,构建延伸期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重要天气过程预测业务。建设智能化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发展精细化环境气象预报业务。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市生态环境龙城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

    4.开发智慧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构建集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于一体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全媒体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水平,整合完善城市、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网络,推动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实现各类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按需推送。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在乡村振兴气象精细化服务中的作用。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拓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升发布速率和覆盖范围,强化现场应急气象保障。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气象局、市自然资源龙城分局、市生态环境龙城分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

(三)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5.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流域区域洪涝、城市内涝、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鉴定评估制度。责任单位气象局、市自然资源龙城分局市生态环境龙城分局区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

6.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标准、优化防御措施,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规程,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小区广播等技术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气象局、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市自然资源龙城分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

7.加强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推进落实《辽宁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对所属行业气象灾害防御联合共管。出台《朝阳市龙城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打造“综合预案+专项预案+部门细则”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推进巨灾保险气象服务。责任单位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

8.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落实政府属地责任、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强化对农业生产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度,保障粮食安全。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单位气象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应急管理局、各镇街

(四)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9.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持续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充分发挥气象资源优势,开展全区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助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镇街

     10.实施交通强气象保障行动。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加强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加强危险天气服务。建立多式联运物流气象服务体系,开展商贸物流气象保障服务。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交通运输局,各镇街

11. 实施“气象+”赋能行动。依法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重大工程建设气象服务保障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升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布局、建设运行和调配储运气象服务水平。强化电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健全相关制度政策,促进和规范气象产业有序发展,激发气象市场主体活力。责任单位:气象局、区发改局供电公司  

(五)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

 12.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丰富公共气象服务供给种类,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产品质量。探索建设全媒体矩阵式气象服务推送系统,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电信、网络、农村应急广播等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强化覆盖偏远地区的社会全媒体资源快速精准传播能力,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强化新媒体气象服务,提升全媒体气象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委宣传部,气象局、各镇街、区文旅广电局

(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

13.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科学研究及极端气候事件分析,建设气候变化数据库、极端气候阈值数据集,面向粮食、水资源、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气候变化风险及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气候重大风险协同机制,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提高气候风险防控协同能力,参与建立集气候变化风险识别、评估、预警、转移为一体的早期预警业务体系。面向“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以协同增效为着力点,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提高气候变化灾害预警能力,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定期发布年度气候变化监测公报,研发重点行业风险预测预估预警产品。责任单位:气象局、各镇街、市生态环境龙城分局区水利局农业农村局  

     14.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开展新一轮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建立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预测预估业务,为发电企业评估效益和制定发电计划服务,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规划、建设、运行、调度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为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管控提供气象保障。打造辽西山区生态修复型人影作业样板区,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责任单位:气象局、各镇街、区发改局市自然资源龙城分局市生态环境龙城分局

(七)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15.加强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气象人才申报省、市各类人才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奖励。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善于开拓创新、勇于探索钻研、有全省影响力的气象科技领军人才。加强对气象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集聚,加大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和基层业务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责任单位:各镇街、委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科协、气象局

     16.统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人才发展,气象人才纳入全市相关人才专项,将气象人才培养纳入全市教育培训统筹安排。建立气象部门干部在区直相关部门横向挂职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干部队伍结构。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效益,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从事气象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激励政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对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完善气象人才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好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有关规定。责任单位:各镇街、委组织部,委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科协、气象局

三、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

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统筹做好资金、用地等保障。区气象局要加强对纲要实施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开展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作出示范。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各镇街、区发改局、区财政局

(二) 加强法治建设  

推动完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健全气象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气象局、各镇街、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

(三) 加强投入保障

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与现行气象部门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双重计划体制和相应的财务渠道。切实加大对重点工程以及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投资力度,保障气象基础设施及探测环境改善建设用地,将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所建设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投资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按照中央和地方对气象部门经费保障范围的有关规定,切实增强气象能力建设的经费保障和落实基层气象工作者有关待遇。将气象现代化项目建设与建成后运行维持经费、人员津补贴等地方气象事业发展所需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项目资金主要以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为主,受益地财政适当配套。责任单位:各镇街、区发改局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