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1日,我区召开3场新闻发布会。在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区工信局就上半年工业经济有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上半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积极“稳增长、调结构、助转型、促发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推进,多数行业和产品生产增长,工业经济延续向好向优发展态势。
工业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工业积极应对市场持续震荡和大宗产品价格下跌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顶住压力组织生产,多措并举稳产增产,扩大市场份额,产业韧性和发展潜力凸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6.5亿元,同比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从主要产品产量看:轮胎产量210.8万条,同比上升4.5%;钢材产量131.8万吨,同比上升6.3%。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完成产值0.8亿元,同比上升88.4%;制造业完成产值88.6亿元,同比上升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17.1亿元,同比下降10.9%。从投资看:美富淦160万吨高端数字化冷轧基地、利澳卫生用品智慧生产等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9.1亿元,同比增长51.2%。
年初以来,针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区全面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强化“店小二”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精准服务为抓手,全力为辖区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增效。比如,今年3月份,在调研走访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过程中,了解到朝阳朝重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因无抵押物,无法进行融资,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致使机加铸造车间搬迁改造受阻,我们第一时间帮助其对接市科技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确保搬迁改造项目按期推进,帮助朝阳朝重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产值0.61亿元,增速142%。5月份,在了解到辽宁金驹制衣有限公司新厂区存在网络信号不稳定、招工难等问题后,立即协调联通龙城公司,在室外新建5G基站1个,有效提升区域内信号质量;联系区就业部门及周边镇街政府、办事处,多渠道宣传招聘信息,协助企业迅速实现投产,上半年实现产值0.15亿元。
数字化改造情况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措施,推动区内工业企业加快实现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转型,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效显著,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已完成工业企业数字化赋能升级61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占比81%,今年上半年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10户,数字赋能成果显著。朝阳钢铁智能化能源集控平台,推动朝阳钢铁粉尘排放降低95%以上,料场储量利用率提高15%,劳动生产率提升50%,实现了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的目标。浪马轮胎5G智能工厂,通过ERP系统实现采购到销售全链路一体化管理,成功将订单交付周期从15天缩短至9天,库存周转率提升63%,紧急订单响应速度提升30%,年减少跨部门协作成本超2000万元。万力通数字智能电力物联网项目,设备供电可靠率≥99%,年平均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推动企业新增“机器人”20余台,全保重工投入机器人后,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产值同比增长57.3%;鑫硕智能个性化定制码垛机器人,可实现远程监测与操控,年产量由30台增至100多台。通过实施微电子科技生产线MES系统、博艾格生产线流程改造、柏慧燕都数字化生产车间等智能化项目,平均降低生产成本23.5%,有效提升工作效能20.1%,展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赋能产业升级的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情况
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
产学研合作迈向新台阶。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邀请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高校对接域内重点企业和产业项目,有力推动了微科生物“抗生素分离纯化技术”、隆运环保“发动机再制造、环保除锈溶剂”等研发和技术升级。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54人,落地转化科技成果2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0.95亿元。
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雏鹰瞪羚企业1家。我们不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2.8%,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聚焦科技创新、数智赋能,推动校企建立合作平台进行技术攻关及人才团队引进。搭建校企互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注册会员企业400家,技术成果入库8908项,线上发布技术需求167项,线下收集技术需求100项,开展技术对接80项,达成合作技术25项。今年,朝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朝阳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标志着龙城区在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推动产学研联合创新、协同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